近日,两位家长带着一名7岁的男孩慌慌张张来到市二院,小儿心血管内科主任时雨接诊后了解到,患儿3天前突然出现腹痛、呕吐等症状,详细查体考虑肠梗阻,遂行X光片检查提示为肠梗阻、消化道异物!检查结果让患儿妈妈大吃一惊,孩子肠道里有一串圆珠子,必须尽快做手术。详细询问患儿才得知,1周前不小心误吞了多颗磁力珠,考虑到磁力珠的危害,医护人员立即将患儿收住到小儿外科。
市二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王艳平积极给予补液、纠正电解质代谢紊乱、抗感染等一系列治疗,待患儿病情稳定后由小儿外科、麻醉科等急诊下行剖腹探查,术中可见腹腔多处粘连并形成粘连性肠梗阻,分离粘连见小肠3处穿孔,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,共取出磁力珠9颗。目前患儿已痊愈出院。
磁力珠是一种具有磁性的小球,又称“巴克球”,可以利用磁性相互吸引、排列组合成各种图案和形状,有的还有多种色彩,外形上宛如五颜六色的糖果,这种可以随意“凹造型”的玩具,受到不少人喜爱。有的家长看中它能“锻炼思维和动手能力”,买来给年龄较小的孩子玩耍,却忽视了风险。
儿童好奇心强,安全意识较弱,可能发生误吞等意外,有的孩子玩耍时含在嘴里,一不小心就吞进了肚子。磁力珠由于有磁力,单独一颗可以自己排出,但只要间断吞下两颗以上,珠子就会隔着肠壁吸附成一团,很难自己排出来,绝大多数都会导致消化道穿孔,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。吞下的珠子数量较多者,穿孔部位往往不止一处。和普通消化道异物相比,磁力珠取出难度较大,往往不得不用胃镜或开腹取出。
市二院小儿外科主治医师王艳平提醒家长:每年误食磁力珠事件在临床上并不少见,且发生年龄段大多集中在8岁以下儿童,家长们请一定要监护好孩子,尽量不让幼童玩容易误吞的玩具,一旦发现孩子误吞异物,要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,避免延误救治时机。(通讯员:尹红娅 王艳平)